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孩子或是抢走了其他孩子的玩具时,你会怎么办?
你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做出反应,不过,大多数时候,你只是在教孩子思考什么或者做什么,而不是教孩子如何思考,
从而让他们能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
这里我将讨论一种非常独特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助于解决那些影响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典型日常问题。
举例来说。
有一天,在幼儿园里,小宝把他的吸铁石给同学小贝玩,但后来他想要拿回来,
但是小贝不肯还给他,小宝就想抢回来,小贝很快地踢了小宝一脚,于是两人就开始打架。
小宝气得满脸通红,开始尖叫,踢得也更厉害了。小贝被吓住了,于是,小宝拿回了他的吸铁石。
如果是代替孩子的思考方法,妈妈会如何和孩子交流呢?
妈妈:小宝,老师告诉我你又和小朋友抢玩具了。你为什么要那么做?
小宝:因为轮到我玩了。
妈妈:你们要么一起玩儿,要么轮流玩。抢可不好。
小宝:可吸铁石是我的!
妈妈:你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你不想分享,那就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去。小贝很生气,不想再和你做朋友了。
小宝:但是妈妈,他不愿意把吸铁石还给我。
妈妈:你不能随便抢东西。如果他对你这么做,你会愿意吗?
小宝:不愿意。
妈妈:明天你跟他说对不起。
在这段对话中,小宝的妈妈显然没有给小宝任何选择“错误的” 解决办法的余地,她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思考和对话。
让我们看看,小宝的妈妈在学过“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是如何帮助儿子思考抢玩具的问题的。
妈妈:小宝,老师告诉我你又抢玩具了。告诉我怎么回事?(妈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
小宝:小贝拿了我的吸铁石,不肯还给我。
妈妈:你当时为什么一定要拿回来?(妈妈要了解更多的信息。)
小宝:因为他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
妈妈:你那样抢玩具,你觉得小贝会有什么感觉?(妈妈帮助孩子考虑其他孩子的感受。)
小宝:很生气,但我不在乎,因为吸铁石是我的。
妈妈:你抢吸铁石的时候,小贝做什么了?(妈妈帮助孩子思考行为的后果。)
小宝:他打我。
妈妈:那你有什么感觉?(妈妈帮助孩子思考自己的感受。)
小宝:生气。
妈妈:你生气,你的朋友也生气,并且他打了你。你能想一个你们俩都不生气,而小贝也不会打你的方法拿回玩具吗?
小宝:我可以请他给我。
妈妈:那样的话会发生什么呢?(妈妈也指导孩子思考正面的解决办法会产生的后果。)
小宝:他会说不。
妈妈:他可能会说不。你还能想到什么别的办法拿回玩具呢?(继续把重点放在孩子的问题上,妈妈鼓励他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
小宝:我可以让他玩我的玩具汽车。
妈妈:好主意。你想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小宝的妈妈帮助儿子思考了他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为的后果以及其他的做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那么,小宝和他的妈妈还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看下期内容。